內容來自YAHMOMOOO新聞
羅慧夫在台行醫40年 《長假》彰顯愛
【台灣醒報記者余祥台北報導】《長假》紀錄片描寫說著一口流利台語的美國籍醫生、宣教士羅慧夫,在台行醫40年傳揚上帝的愛。羅慧夫醫師雙紀錄片《長假》及《長假過後》23日舉行放映會,盼能在現今醫療環境不佳的情況下,喚起醫護人員的初衷。和信癌症中心院長黃達夫特別以4個英文字形容羅慧夫,「Love以身作則實踐愛、Hope為醫療帶來希望、Faith堅定信念不求回報,最後就是forgiveness原諒。」
羅慧夫醫師雙紀錄片包括1959至1999年在台行醫的紀錄片《長假》以及2013年羅慧夫醫師最後一次回台拍攝的《長假過後》,現場聚集了學生、患者、醫療和社會福利界的朋友等200多人,回顧曾經與他共事相處的時光。羅慧夫兒子引述馬克吐溫所說,「你的職業應成為你的假期」,為爸媽在台灣的時光下了最好的註解,因此紀錄片也以此命名。
【視病猶親的體現】
影片中看見病患與羅醫生的真摯情誼,左半邊臉頰有一大片黑痣的病患戴女士說,「羅醫生是我生命中的貴人,不但為我動手術,還支助我高中3 年的學費,」不只如此,在我畢業時更帶著禮物來看我,我當時淚流滿面想說些什麼時,羅醫師只對我說,妳想說的我都知道。戴女士並表示,像我這樣受照顧的例子不勝枚舉。
長庚醫院整形外科顱顏中心主治醫師林政輝說,「我看到他身上最強大的就是對人的愛,這個愛不只對病患、醫生後輩,更重要的是對台灣的愛。」整形外科醫生張乃仁說,「他用無私和大愛克服很多人性的弱點。」顱顏中心主任陳國鼎則說,「老師讓長庚有現在的成就,我們要把握時間再推上層樓,不但造福台灣的患者,更要為我們下一輩的年輕醫生鋪路。」
【把愛傳承下去】
1959年羅慧夫以醫療宣教士身分從美國舉家來到台灣,在馬偕醫院擔任院長,催生出燙傷中心、加護病房、自殺防治中心及設立巡迴醫療車等許多項第一。後來到長庚醫院創設台灣第一個整合顱顏外科、顱顏牙科、語言治療、心理輔導及社工的「唇顎裂暨顱顏醫療中心」。
當台灣慢慢走出貧窮,羅慧夫則用他的積蓄成立「財團法人羅慧夫顱顏基金會」,同時開展海外醫療合作計畫,透過義診和技術傳承幫助東南亞等醫療落後國家,羅慧夫顱顏基金會董事長黃烱興說,「儘管羅慧夫退休,但這份愛的傳承仍然永續存在。」
新聞來源https://tw.news.yahoo.com/羅慧夫在台行醫40年-長假-彰顯愛-110248994.html
40795D6EB55A4D42
留言列表